國產手機品牌轉策略尋利潤
據IDC發布的全球智能手機季度跟蹤報告顯示,2016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3.629億部,其中三星以7250萬部的出貨量居首,蘋果排第二,而中國品牌華為、OPPO、vivo分列第三、第四、第五。市場份額上,2016年第三季度,三星占20.0%,去年同期為23.3%,蘋果占12.5%,去年同期為13.4%,華為占9.3%,去年同期為7.6%,OPPO占7.0%,去年同期為3.2%,vivo占5.8%,去年同期2.9%。
記者觀察
推高價手機尋利潤
來自IDC的數據顯示,近兩年中國品牌手機在全球手機市場表現非常出色。市場出貨量大增的背后,如何增加利潤則是中國手機品牌目前最需要突破的點。
2016年11月,調研公司Strategy Analytics發布報告稱,2016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運營利潤為90億美元。而蘋果獨占其中的81.9億美元,占比高達91%。排在蘋果之后的是華為,其在2016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利潤份額為2.4%,約2億美元,而中國另外兩家智能手機廠商Vivo和OPPO分列三、四名,其全球利潤份額均為2.2%。而為了獲得較好的利潤,目前中國手機廠商開始紛紛推出高價手機。其中,華為推出了Mate 9 Pro保時捷版,在歐洲售價達1395歐元,約合人民幣10400元左右,國行價格在8999元,金立推出私人定制版手機售價甚至高達16999元。
有業內人士表示,中國手機一直以價格戰博取市場,“沒有最低,只有更低”,從而希望用份額換取利潤空間。但經過多年的競爭,許多品牌雖然銷量上去了,但都是“賺吆喝不賺錢”,而蘋果只依靠一款手機,售價達六七千元,卻賺得盆滿缽滿。為此,中國手機品牌開始推出高價手機,一是為提升品牌形象,也可以在獲得銷量的同時,獲得更大的利潤。但業內人士認為,目前中國手機在核心部件上除了華為使用自己的芯片之外,其他品牌都是使用境外廠商的核心零部件,如何能在同質競爭的情況下,通過高價產品獲得用戶的青睞,尚需時間檢驗。(廣州日報)
[責任編輯:]